3.05.2008

2005年紐約聯合國之行





邁向紐約聯合國原住民常設論壇

一、 前言
聯合國於2000年在經社理事會下成立了原住民常設論壇,此論壇是聯合國對全球原住民族事務設立的最高組織。對台灣而言,一直是行政院原住民委員視為是台灣原住民族對外發聲的重要舞台,希望藉此機會來傳達台灣的一些聲音及台灣目前的原住民政策與現況。同時也能夠瞭解各區域、各國家的原住民所面臨的問題及危機,也瞭解聯合國對全球原住民所關心的議題。以下為今年論壇的活動內容及筆者的親身經歷的感想與建議。
二、 聯合國原住民常設論壇
2000年成立與人權委員會同直屬經濟社會理事會的聯合國原住民常設論壇
UNPFII(United Nations Permanent Forum on Indigenous Issues),是專責原住民族人權相關議題,為第一個〈世界原住民族國際十年〉(1995-2004)的重大成果。UNPFII為經濟社會理事會的原住民族諮詢團隊,該組織應:一、向經濟社會理事會與聯合國內及他相關部會提供針對原住民族議題的專業意見與建議;二、提高並促進聯合國內各組織之餘原住民族議題的意識與合作;三、準備並宣傳與原住民族議題相關之訊息。因此,每年五月UNPFII邀集世界各原住民族代表與會針對某設定議題進行討論,並於會後向經濟社會理事會提出年度報告。UNPFII為永久性論壇,向經濟社會理事會直接負責,專門處理世界原住民族人權議題,並得影響指導聯合國對世界原住民族的工作方針。原住民常設論壇是每年一次的會議,將所有駐聯合國組織代表、各國政府、及原住民非政府組織集合,來討論全球原住民的社會發展、文化、教育、人權、健康及環境等議題,最後向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提出相關的建議,同時也向祕書處提出年度計畫,針對全球原住民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針及各區域的行動方案的實施。

三、 台灣代表及座談會內容介紹
這次參加第五屆原住民常設論壇的活動是由原住民族文化促進會承接此計畫。所以此行有兩個團體,一是原民會所甄選出的5位,另一個團體是原住民族文化促進會的一行8位,而其中也有兩位已有參與論壇的經驗。我們有舉行3次的行前會,主要是將在開會期間,我們有辦一場座談會,所以我們要討論座談會的內容及工作分配;還有就是依個人對相關議題的興趣,來分配參與的人力。這次座談會的主題,是在非常不民主的情況之下決定的,我對此題目感到反感,但在慈濟大學高老師的強力主導之下所產生的,我們的主題為「Land Without Law,Law Without Land:The Road to Autonomy 」,以三個地區的原住民來談原住民自治的問題及現況。另外也對聯合國Indenous的中文翻譯也提出我們的看法,在聯合國中的用語是以「土著」來稱呼「原住民」,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的刺耳;所以就在非政府組織發言的時間時,有提出來希望做為更改的建議,但因為準備的時間不夠久,使得所造成的迴響有限。


四、 與其他原住民組織的互動情形
此次論壇的工作除了了解全球原住民的相關議題之外,與其他的原住民組織做進一步接觸,也是工作之一,以下為接觸過的團體及組織:
1. 飛鷹女士基金會
飛鷹女士長期致力於原住民權利運動,1999年在推展原權時遭到哥倫比亞游擊隊的綁架後殺害,其夫阿里(巴勒斯坦裔)成立飛鷹女士基金會,加強都市原住民的教育、人權及發展,同時也提供獎學金給原住民女性及小孩。阿里曾於2006年1月造訪台灣,對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情況相當瞭解,也支持台灣參與國際活動,這次之所以能夠參與原住民常設論壇,主要就是用飛鷹女士基金會的名義登記,才不受中國的騷擾。
2. 薩米族
是分佈於挪威(4萬)、瑞典(2萬)、芬蘭(7千5)及俄羅斯(2千)的原住民,他們擁有自己的傳統領域、語言、文化及歷史。北歐的原住民。薩米族推動的政策皆是由下而上,由族人主動形成議題後要求政府進行改革。現今薩米族人正與挪威政府進行對傳統領域油田開發權而進行磋商。挪威薩米族議會副主席也當夷將副主委的面,邀請原民會於7、8月來訪。

3. 紐約印第安之家
為紐約當地原住民的健康、福利與文化上服務,也同時為都市原住民的聚點,此民間組織擁有事務協調及資源整合的能力都值得台灣的原住民在地組織學習。
4. 委內瑞拉原住民委員會主席
主席期待雙方除了官方上的外交溝通外,原住民間也能夠有進一步的溝通與交流。
5. 聯合國原住民常設論壇主席
聯合國原住民常設論壇主席Victoria Tauli-Corpuz女士與副主委對於雙方的原住民基本法進行交換意見,主席女士也對台灣在菲律賓之後,立法來保障原住民權利而感到高興,並期待子法的加速完成,更加保障台灣的原住民族。

五、 結論與建議
經過這次的外交經驗,才體驗到外交是需要時間及策略的,我認為我們還是處於狀況外的團體,這個跟公部門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使得我們有些的無法適應,再加上行前會的準備時間過少,團員默契不足;甚至終極目標都有些錯亂,可說是花大把鈔票,組個雜牌軍來應戰。我認為應該重新思考外交的進、中、遠程目標及又有連慣性的策略,而不再是出國炫耀我們有原住民基本法而已,應該是要連結更廣泛的網絡來增加參與國際的機會及做議題的串聯與反省。
以下為本次參訪活動的建議:
1. 前置作業與人員培訓方面
外交是需要長期是經營的,所以應該每年要辦相關的演講及活動,好讓有興趣的原住民族,能夠多方面的學習;從部落看全球原住民族或是從全求原住民族的觀念看自己的部落,其實是非常有幫助的。從活動中栽培具有部落意識及國際觀的原住民,而不是從大學的外交系、政治系、法律系等找原住民學生,但其思維確是須要重新學習的,無法跳脫制式的想法,無法與第四世界的兄弟姐妹形成想像的共同體
2. 主題的制定與目標的設定
今年我們辦的座談會,我感覺到是非常紊亂、毫無充分準備,同時三個主題沒有建設性及影響力。從之前主題的設定,就有所瑕疵,不再是主題的文法問題而已而是更進一步的是主管單位一直沒有與承辦單位做良好的溝通,到出發前一天,原民會提出要換題目,導致一連串工作要修改。座談會當天,三個部分的呈現內容過於單調,毫無建設性。從KAROWA部落的恢復傳統領域的過程、日月潭邵族自治到太魯閣的自治推動中,與會中都在強調要依據原基法來自治或是恢復傳統領域,但我認為這已經不是問題了,而是要如何透過傳統的生態智慧將該土地如何的運用及保護,而不是喊我們要這個、我們要那個;應該是告知聽眾我們會如何使用,才是比較有建設性,畢竟自治也只是我們原住民族的選項之一。而主題是「無地的法、無法的地:邁向自治之途」有點不搭調。因為去年的主題就是在發表台灣的原住民基本法了。而聽眾的反應也似乎感到了無新意。所以下次的主題更應該花些心力來準備,而且報告者必須要充分的準備才可以上台,不然會像這次報告時無法以流暢的口吻表達,實在是需要加強的。
3. 國內原住民團體的整合
這次從台灣出發的原住民團體共有三個,除了之前提到的,還有一個是「台灣原民主基金會」。我們所擁有的優勢無法在UNPFII好好的發揮,如在議題上無法整合,像將「土著」更改為「原住民」一案,是台灣原民主基金會在開會時,臨時告知我們有此項活動,希望我們能夠支持。但這種議題應該是在出發前就要有所共識的,而不是「臨時」才有的想法。我認為有點在搶功積一樣的作法,或許這就是台灣外交的模式,永遠沒有交集與共識。所以這方面,政府組織與民間團體應該有所共識在國際場合,以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作法及議題的討論。以達到最大的效益才是對我們有幫助的。
台灣國際外交的舞台越來越小的情況之下,或許我們可以藉由與各國的原住民交流開始,進而形成另一種外交途徑,藉由原住民族的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人權等議題,來加強第四世界的所形成的一股新力量。

沒有留言: